每個人都有對他特別有效的記憶方式:視覺型容易記住看見的東西,可以加強大量的圖像化知識;聽覺型容易記住聲音,所以適合有聲教材和問答討論;動力型擅於儲存接觸或試做過的知識,應該在學習時保持活動,像是抄寫或者製作圖表。(三種學習類型,找出你的記憶捷徑)(20個問題,測出你的記憶類型)
檢視圖片
自設"上課"鬧鐘
我們從小就在學校養成「聽到鐘聲代表要開始上課的習慣」,而利用這樣的習慣,預先設定在休息時間結束後的鬧鐘,也能夠讓自己更快速地進入狀況。
大腦暖身操
在讀書前先瀏覽當天需完成的項目;反問自己有哪些未完成的計劃;要讀的內容在整個科目體系中的定位為何,或者哪個部份是最大的弱點及障礙等等,為大腦進行學習暖身,就能更順利地進入學習狀態。(萬事起頭難,三十秒進入讀書狀態)
要告一段落時提前結束
當學習時段將要告一段落,或者是因此產生查閱相關資料的好奇心時,乾脆地就此打住,便能在心中產生「想要快點解決」的期待,在休息時間結束後能以很高的學習情緒進入狀況。
場地獨立或場地依賴
在心理學上有所謂的「場地獨立型」,指人不容易受環境因素的干擾與影響,便適合在家讀書;而「場地依賴型」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,便適合在圖書館或自修室讀書。
全文:http://waknow.com/?p=5598 檢視圖片
長期實行的基本原則
訂定讀書計劃
如果沒有預定計劃,有時很難臨時下定決心去讀書,在回到家以前也不為了晚上的學習來預留能量(即使是心裡上的準備也好)。除此之外,計劃的制定還能讓人認清「還有這麼多東西要讀,不能夠再拖延」的事實,而如果將各科目的讀書時間技巧性地分割出空白「緩衝時間」,也會產生「即使是艱困的讀書也能夠行有餘力的自信」,進而再將這自信的滿足感轉化成讀書的慾望(參考:讀��計劃(三):〝朝三暮四〞讀書法)。
影印放大
行距過近和較小的字體對於閱讀上即有先天負擔,如果能事先將內容影印放大,或者是一開始就購買字體較大的參考書,都會給人「很容易閱讀」的感覺。
檢視圖片
精美的筆記
有些人筆記著重的是記載速度的確實,也有人偏好將筆記製作成精美嚴謹的「藝術品」,而對於完美主義者來說,看著自己一手打造彷彿出版品的精華筆記,油然而生的成就感也會變成讀書的誘因之一。(參考:絕對有趣!自問自答筆記術!)
妥善休息
每個人都知道,休息是轉換心情和補充能量的必要緩衝過程,而除了像靜坐或午睡等生理上的修復,事先具體制定心理休息的內容(吃零食、聽音樂),也可以避免休息時間沒有充份利用的情況。
檢視圖片
全文:http://waknow.com/?p=3530
其他技巧: 學習不枯燥,六種實用有趣的筆記方法
留言列表